首页 名著导读
导航

《爱的教育》导读

2021-12

'

同学们,第十届书香班级为我们开启了“名著阅读之旅”。名著就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这些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精彩的语言,在于动人的故事,在于丰富的人物,在于深刻的主题。这些名著往往能扣动我们的心扉,获得心灵的滋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已经出版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名著——《爱的教育》。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XX年完成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势,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里的小故事。

【阅读建议】

阅读这本书,你首先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你不妨潜心体味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验。

1.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本书中的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和姐妹,安利柯的生活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安利柯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世界。

其次,安利柯每个月收到的一、两篇父亲或母亲的留言,他们纠正安利柯的过失教导安利柯要惜福感恩,如:“我在窗口望着你,你碰到一位妇人。……遇见老人或乞丐,抱着小孩的妇人,……一定要亲切地让路给他们。”要帮助他人:“有一个抱着瘦小苍白的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讨钱,而你却什么都没给他就走开了。”要尊敬师长:“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还有一篇姐姐雪儿写给安利柯的信。许多优秀的品德就是在这些生活的旁枝末节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促使安利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观自己,心生惭愧。

而每月故事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每个月老师讲一篇杰出少年的故事,由大家记录下来作为榜样。《爱国少年者》讲述了流浪少年即使穷途潦倒,也不肯收受说自己国家坏话者的施舍。《少年笔耕》描写了懂事的贫苦少年叙利亚为了帮父亲多赚点钱,瞒着父亲在半夜爬起来抄写文件,以至成绩退步令父亲失望个人遭到斥责,虽有委屈但不抱怨的令人无比感动的故事。“六千英里寻母”讲述了热那亚少年玛尔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国外打工的母亲,由于它的矢志不渝才救活了危病中的母亲。这些故事篇篇都是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人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丰富的人物形象

⑴不同的教师形象。这本书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因此,介绍了学校各种不同形象的老师。安利柯最难忘的是一、二年级的女老师,她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就连假日也总是带学生参观展览,但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令人感动。他也非常怀念三年级慈祥又和蔼的红发老师。升入四年级之后,他慢慢发现新老师严肃的背后是一如关心与责任。而高大和善又威仪的校长呢,留着白须、穿着黑袍,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才离开,他的儿子不幸在战斗中死亡,但他默默忍受了丧子之痛,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管理学校和教育学生的工作中……

⑵亲密的同窗好友

在学校安利柯最亲近的是他的同学们,他的同学遍布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都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与人格。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变成跛子的洛佩蒂;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保护弱小;考试总考第一名,学习刻苦勤奋的代洛西;乐观进取的可莱蒂,服侍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父亲因犯案进了牢狱,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克洛西;经常被酒醉的铁匠父亲打伤,却从不抱怨的泼来可西……

⑶永恒的文章主题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题就表现在一个“爱”字上。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教会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语言特色】

《爱的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全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一篇篇日记读起来就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安利柯同学之间的争吵、帮助,读起来都很真实。这与那些空洞的理论与说教,以及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比起来更觉得轻松易懂。而且,书中以儿童情趣、幽默语言告诉我们: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书中刻画的各种各样高贵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都通过这些小故事表现出来,显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呢,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读起来也很有民族特色、异国风味哟!

【走进作者】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mondeamicis,1846-1908),意大利著名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曾在库尼奥和丘林上过学,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进入了蒙迪纳的陆军学校学习。1866年卡斯托查之战时,他正式加入军队。在军营中,他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这是他著作生涯的开始。1868年,他的处女作《军营生活》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而他耗时XX年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的出版则使其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后来,他离开了军队而专事写作。在漫游世界的过程中,他有些成了许多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1873)、《荷兰》(1874)、《君士坦丁堡》(1877)《摩洛哥》(1879)等著作。此外,亚米契斯还著有描写城市工人生活的《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等作品。

【作品背景】

1888年,42岁的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出了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爱的教育》,此书的出版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成为意大利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经典教材。现今,《爱的教育》已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并多次被改编成连环画、动画、电影等形式,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最受欢迎的青少年读物之一。

在中国,中文版的《爱的教育》问世将近一个世纪。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曾被朱光潜、丰子恺、陈望道、黎锦熙、茅盾、夏衍等一批重要的知名学者拿来作为重点阅读书目。不少教师,也把这本书指定为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数不清的重译、再版,讲述传达的始终不变的爱的真谛和赤子之心传播给一批批真诚的读者。

【百家点评】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中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夏丐尊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

——夏丐尊

“凡是读着本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能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籍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地眼泪……”

——亚米契斯

【知识延伸】

意大利的民族文化

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19xx年前毁于一旦的庞贝古城、文明于世界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意大利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是国家的瑰宝,也是发展旅游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网、与旅游资源配套的服务设施以及渗透在人民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内涵,每年都吸引三、四千万外国游客前往意大利。旅游业因此成为意大利国民经济的支柱。

读名著,是在于对我们心灵的启迪;读名著,是在于丰厚我们的阅历,读名著,是在于增长我们的见识。有人说,读名著就是给自己的心灵照照镜子。假若《爱的教育》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能够对比着发现自己的不足,那这本书就是有益于我们成长的。

让我们一起阅读,共同分享,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