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词

义士的意思

shì

义士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拼音yì shì

词语解释

义士[ yì shì ]

⒈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high-minded man;

⒉  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⒊  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righteous man;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 苏轼 《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⒉  指侠义之士。

《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 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司空图 《冯燕歌》:“魏 中义士有 冯燕,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⒊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汉 《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 宋太宗 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

⒋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网络百科

义士

  • 义士,指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见《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 成语词典网m.377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