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昧的意思

sān mèi

三昧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词语解释

三昧[ sān mèi ]

⒈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 knack; secret;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

《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⒉  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
《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⒊  指三昧真火

《封神演义》第八回:“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网络百科

三昧

  • 三昧:佛教用语
  • 三昧:舞台广播剧
  • 三昧: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 成语词典网m.377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