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𦘻字的意思

𦘻
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YNMW 仓颉YVOBO 郑码SHOO 结构上下 统一码2663B 笔顺丶一フ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𦘻字UNICODE编码U+2663B,10进制: 157243,UTF-32: 0002663B,UTF-8: F0 A6 98 BB。

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𦘻

肓【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𠀤呼光切,音荒。《說文》心上鬲下也。《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鬲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肓【卷四】【肉部】

心上鬲下也。从肉亡聲。《春秋傳》曰:“病在肓之下。”呼光切

说文解字注

(肓)心下鬲上也。下上各本互譌。篇、韵同。今依左傳音義正。左傳。疾不可爲也。在肓之上。膏之下。賈逵、杜預皆曰。肓、鬲也。心下爲膏。按鄭駁異義云。肺也、心也、肝也俱在鬲上。賈侍中說肓、鬲也。統言之。許云鬲上爲肓者、析言之。鬲上肓。肓上膏。膏上心。今本作心上鬲下則不可通矣。素問曰。肓之原在䐡下。釋名曰。膈、塞也。塞上下、使氣與榖不相亂也。从肉。亡聲。呼光切。十部。按當云网平聲。春秋傳曰。病在肓之上。左傳成十年文。各本上譌下。今正。